格勒翻开证书,这是那顿不愉快的晚饭后,晋美未来得及展示的“惊喜”,上面写着两行清晰的大字:“晋美丹增同志: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扎念琴’代表性传承人。”格勒想起外公常说的那句话:“一定要传承好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要让后世只能在博物馆中寻找他们的身影。”
穆爷爷的刻刀顿了顿,目光渺远至无尽的远方。而苍老的声音流淌过时光,在岁月中轰然回响:“在你们眼里,或许毫无意义吧?但是丫头,你要明白,这就是匠心,这就是责任。答应的事情就要做到,该做的事情就要做好。择一职,专一事,尽一生。”
2019年7月20日,文心雕龙综合实践研学营开始报名啦。学子们怀揣着对文学的梦想,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在隆重的开营仪式后,著名诗歌评论家、天津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罗振亚,著名作家、剧作家张之路,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冠军、中国成语大会总冠军、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编辑彭敏,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尤立增带来精彩讲座,点燃孩子们的文学激情,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埋下一颗文学的种子。
7月21日,文心雕龙综合实践研学营的全体营员一起探寻故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参观了中国科技馆。营员们与历史、科技亲密接触,在参观娱乐的同时获取了历史与科学知识,激发了学习探究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研学让他们开阔了视野,开阔了思维,并体验到了科技的神奇力量。
这里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横是长城横亘千年的悠长;竖是五岳顶天立地的铿锵;一撇撇过如画江南,民族血液流淌过你的脉络,滋入世代沃土;一捺勾勒雪山之巅那江河深处。你是我魂萦梦牵的一卷山河,是我绵延千秋的不已眷恋。
西晋史学家陈寿曾经说过:“为国者,以民为基。”梦想由人民撑起,祖国在护民的基础上朝着梦想奋进,各族人民携起手来,无惧坎坷,这便是世上最美好的大同。
棕绷老人老家在江西,20岁就来到了这里,怀着棕绷手艺,希望能打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那时候的他,还是年轻气盛的模样。40年来,他回去了两次,一次是父亲病故,一次是母亲病故。他一生没有娶妻,只因他是一个居无定所的手艺人。他没有爱情,没有友情,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在城市的角落里,看着跟他同样的棕绷人越来越多,然后又逐渐消失,只有他在街道的角落里坚持了一年又一年。
雕刻皮影须得静下心来,一步一步来,皮影这门艺术,让他懂得沉静,爷爷手把手地教他画稿,着色,罩漆,最后缝接。初升的日光照在爷儿俩的身上,一大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