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文心雕龙综合实践研学营的全体营员一起探寻故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参观了中国科技馆。营员们与历史、科技亲密接触,在参观娱乐的同时获取了历史与科学知识,激发了学习探究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研学让他们开阔了视野,开阔了思维,并体验到了科技的神奇力量。
故宫的文化底蕴熠熠生辉
在故宫,一个组员同带队老师说:“老师,外国人为什么都来故宫旅游啊?他们都带翻译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十分可笑。煌煌五千年,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注入了活力。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文化,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亦是如此,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故宫也代表了一种已经逝去的文化,无论在哪种意义上来看,故宫所积淀的深厚的文化底蕴都熠熠生辉。
而在世界文化方面,它具有多样性,因此中华文化在其中占了重要地位,在与世界的交流互鉴中发展。而世界文明也在汲取中华文明的营养后更加丰富,二者密不可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故宫在历史长河中对世界建筑文化遗产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外友人也在学习汉语、穿汉服,这已成为一种潮流,汉语被广泛学习使用,在彰显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显示出我国强大的国力。所以部分外国友人不需要带翻译,剩余则需要。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多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华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收中国文化的熏陶。当然,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做全面发展的中学生,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们要有人文底蕴、人文情怀,有责任担当、国家认同感和国际理解。在不断地自我提升中,实现一定的社会价值。
我用一首诗来表达我的研学感想:
行香子·首都
人绕故宫,湖满蟹岛。倚热风,豪兴游哉。帝都万里,收尽夏嚣。有人面红,卷云白,宫瓦黄。
远远天安,隐隐会堂。行千米,科学馆旁。偶然得幸,欲步国监。正风声飒,鸟声脆,书声朗。
(刘 丹,笔名:苏青鸢,山西省中阳县宁兴学校。)
匆 匆
故宫、天安门,对于这个北京孩子来说,它们太过于熟悉了。导游喋喋不休的陈词滥调,混着拥挤中的汗臭和喧闹声,让这座紫禁城最后的一点庄重如同初春时的小雪,还未在我心中落地便消融了。
逼近大暑,或许是累于行路,或许是受不住日头,⼜或许是不想再看到一张张冒着汗的疲倦、焦虑的脸,我席地而坐。坐下去之后,故宫就没有高大的红墙,没有泛光的琉璃瓦,人潮去掉了脸和身子、声音和气味,只留下了青石铺就的新路上踏过一双双脚,有的脚纤细、莹白,新作的红指甲反射着太阳的亮光,年轻而鲜活;有的脚厚重又粗糙,青筋暴起在宽阔的脚背上,脚趾微微上突,从边缘就能看到老茧,皱纹密布,苍老沉重;稍微一抬头,能看到婴儿车⾥孩子的小脚,细嫩、小巧,自然的舒展。而更多的,是包在鞋的脚,看不真切的脚,它们大小不一,各有各的样子,绝少相同。
观察着匆匆的脚步中猜测着主人的年龄和整体形象,猜测完再抬头印正,对错不论。总之,脚的颜色和特点大多同主人的年龄相关,在我所能看到的脚中,脚的“美貌’程度往往也和鞋的价格挂勾,不过特例也是有的。我也看到了有年轻的脚干裂脱皮,像碎了又再补起来的瓷碗,纹路错横。甚至于,有人的脚,只是两只空茫茫的裤管,像过熟之后的软香焦晃悠在空中。这些千奇百怪的脚,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在向前,无论脚步的快慢、轻重,无论脚的美丑、大小、颜色、年龄。数不清的脚掠过,我的视线还来不及捕捉,就匆匆地从我眼前流过了。没有哪只脚,为我的视线停留。它们奔腾着涌向更远处,壮阔得如同生命的姿态。
我不知道这脚潮中任何一只脚从何处来,又将去向何方;我不知道它们行走的目的与与向,我能做的,就只有静静地看着它们流走,完成未曾开始就已经结束了的相逢。这些脚步不为我的视线所停留,这些脚步同样不曾为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停留,这些脚步不为那些人类文明闪耀的时刻停留,这些脚步也不为那些痛苦、不甘、绝望停留,它们不为任何的事物停留。
这流动的脚潮,正如世间万物的生命的流动,每一个个体,都被裹挟着向前。我们不能停留,也无法停留。在生命无止境的前进中,我们就好像一朵朵浪花,偶尔微笑着点头示意,旋即又消失在人海里。
⾦灿灿的阳光下,我恍然间有了一种奇妙的孤独感。这种孤独在远古,现在,和未来之间流转;在我和故宫,还有身边的每个人之间流转。每个人生来都是一座孤岛,独自漂流。
(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 赵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