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先生
王田宇(湖北省武汉市第三中学高一)
小镇上有一家小公司,公司里有一位小员工。工作之余,小员工总是待在家里,不是观看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就是看看每天送来的报纸,没事了也喜欢在社区里转悠。
邻里街坊聚在一起聊天时,不论聊些什么,小员工好像都能略说出个一二,所以大家觉得小员工有知识、有文化,便常常找他帮忙。每到这个时候,小员工都会说句“简单”,所以一段时间之后,大家便称他为“简单先生”。
简单先生爱说“简单”,口头上这么说,但真正做起来时却并非如此。
简单先生的儿子读五年级,最近语文老师准备给同学们讲杜甫的诗,所以让同学们回家后自行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与所处时代背景。儿子心里想着爸爸什么都知道,便在放学后带了两个同学来到家。
刚进家门,儿子就说道:“老爸,老师今天让我们回家后了解杜甫,我带了几个同学回来听你讲。”简单先生听后心想:这杜甫我平时也在电视上了解过,好说好说。于是便说道:“简单!老爸回房间准备一下就来。”简单先生来到房间,在脑海中寻找有关杜甫生平的记忆,可是,就如大海捞针一般,怎样也想不起来。简单先生开始有些急躁了,一边挠头,一边皱眉。忽又闻儿子在房间外催促,简单先生没了办法,只好打开互联网,百度搜索杜甫的生平。又听见儿子在外的催促,先生的汗不知不觉从头皮里慢慢溢出,一目十行地扫视网页所提供的资料。简单先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走出了房间,勉勉强强地为孩子们介绍了一番杜甫。
一天晚饭后,简单先生迎着天边的晚霞,沿着小镇里的那条河,哼着几十年前的小曲,悠闲自在地散着步。忽然听见嘈杂的议论声,简单先生抬起头向远处定睛一看,有一群人围在河岸边。先生快速跑过去,只见一位溺水的小伙子躺在人群中央,有个男人问是否有学过急救知识的人。简单先生心想:这倒简单,我在一档健康安全节目中看过,便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走到溺水小伙子身边,蹲下来,准备给他做心肺复苏。一边用双手按压他的胸腔,一边在脑中想着,到底是一分钟按压多少下来着?是边按压边做人工呼吸吗?到底需不需要其他的动作?千万个疑问一瞬间从他脑中一股脑全蹦了出来,简单先生早已管不了那么多了,索性一边猛按胸腔,一边摇晃溺水者。这时救护车及时赶来,救护人员冲下车后看见先生对溺水者猛摇猛晃,立刻大声喝道:“你住手,先生!救人不是这么救的,你这样是在给他造成二次伤害!”边说着,边迅速用担架将溺水者抬上救护车。救护车伴着鸣笛声飞快地跑没了影,留下了一脸茫然的简单先生。
镇里举办作文比赛,但凡觉得自己肚中有些墨水的人都去了。简单先生自认为写文章并不难,平时又那么爱看新闻,了解甚广,也带着雄心壮志走进了考场。看到考题是“简单,不简单”,心中顿时一怔,脑中一片空白,心想着到底是简单还是不简单啊!锐气早已灭去了一半。脑中闪过的全是什么“英国脱欧”“伊斯兰国恐怖分子袭击”“三中全会”,好不容易挤出了一个材料与简单有关,又不知怎么去记述下来。就这样,先生干坐了一个小时,仍一笔未动。后来先生急中生智,借肚子疼的理由出了考场,溜回了家。
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简单。我们万不可像简单先生那样,在家看看新闻、了解时政就可以解决问题。无论什么事,都要学着去尝试并付之努力,理论加上实践,亲身体会,亲身钻研,知识才能真正被你所掌握。这样,困难的事情也可以很简单;否则,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不简单。
【获奖理由】
本文写的是高中组第一个赛题,是一篇成功的小小说,荣获决赛特等奖。身边时常会有一些人,他们嘴上功夫十足、自我感觉良好,但没什么真本事,每当遇到问题难题,他们却解决不了,反而搞得一团糟。作者塑造出这个遇事总认为简单却什么也没做好的“简单先生”,记叙了他的三件趣事来讽刺,并告诉人们要常怀谦虚之心、练就真正本领,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如果最后一段不是议论,而是通过人物故事情节和语言行为来表达道理,会更有艺术效果。 (责任编辑: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