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 火
刘逸辰(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
天寒地冻,在一片黑暗中,却有一束晕黄的灯光。
我缩着脖子,拖着冻木了的腿,缓缓挪向那一豆摇曳的幽光。近了,近了——是卖烤红薯的一架小车。
“买红薯?”一个女人的声音。我看过去,却只见一双眼睛,没错,只是一双眼睛。头部被起了毛球的围巾裹得严实,戴起翻毛的棉帽,乍一看仿若一只浑圆的番薯,有点滑稽。
我点点头,妇人伸手拉开一个圆炉。刹那间,一股热浪裹着红薯香气喷涌而出,形成一团氤氲的雾气。
昏黄的灯火在雾气中更显得微醺。接到掌心的,是一股香甜的温暖。
索性驻足,待吃完再走。
“穿这么少,不冷么,孩子?”妇人在车旁踱着脚,如一只笨拙舞蹈的企鹅,那样子让我忍俊不禁。
不过她的口音在低语时有一股江南女子的黏腻,在寒风中显得单薄。
“奶奶,不冷。”我笑了笑,埋头啃下一块金黄,香甜。
她却笑了,毫无做作的一串笑声,声音略显喑哑:“我才四十岁,还没到奶奶的年龄呢。”
我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她却跟我扯起了她的故事。
她果真是从江南嫁到这儿的,孩子上初中,丈夫打工,她没别的本领,就摆个烤薯摊补贴家用。生活虽不富裕,但也和乐。
“人干啥都是工作,是吧。”她最后这样感叹着。
我点头,顺便又买了个红薯。
她边拿边笑:“能吃两个呐?”
我不语,内心却莫名地涌起一股暖流。
“我也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每天卖它个一车!”说着,把灯正了正,“其实也是说给我儿子呢,他整天说,梦想做啥干啥,我说‘妈梦想是卖更多红薯,买个房子。’他还笑我呢。”
我扑哧笑了。但转念一想,每天卖出一车红薯不是梦想么?为了家庭在严冬里裹成一只番薯,打扮得和老妪一样,只为买套小房子不是对梦想的坚持吗?
每个人的梦想都值得被尊敬。
吃到一半,浑身已隐约被热气环绕。我望着她的眼睛,看见一股闪烁的澄澈。
路上仍旧空荡,小车上悬挂的电灯摇曳着,衬出街市无边的寂寥。
“阿姨,您还有一炉没卖出去呢……”
“那就继续等呗,哈哈。”
她伸手将灯固定好,眼角漾开无尽的温情,“吃完热乎了吧?”
我点点头,发觉刘海下的额头已渗出些汗珠。
“这大风刮得紧,赶紧回家吧,别冻着。”她从围巾里发出的声音有些闷响,但却是溢满温柔的语调。
我应着,又买了两个红薯,暖在手心,重又走进凛冽的寒风中。
回首,一片黑暗中,又见到在风中摇曳的那点灯光。
那么暖,那么亮。
(指导教师:叶 琳)
【获奖理由】
本文写了一件日常生活中买红薯的小事,在寒冷的冬夜里,一位和蔼可亲的普通母亲怀揣着梦想冒着严寒卖红薯,积极乐观的心态给别人带来了温暖。这位母亲没有一技之长,但依然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着,值得所有人敬佩。作者善于从生活小事中发现大道理,可谓是观察细致,心思缜密。特别是对“灯”这个细节的再现,构成了文章的线索,也具有丰富的意蕴。
(责任编辑: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