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文心雕龙杯大赛官方网站

文心雕龙杯全国校园文学艺术大赛

当前位置: 首页 > 佳作展台 > 高中佳作 >

李知非:种在书里的“五谷”(第十届文心雕龙杯大赛征文一等奖)

时间:2018-10-10 10:44来源:大赛组委会 作者:李知非 点击:
种在书里的 五谷 李知非(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二) 妈妈经常对我说: 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孩子五谷不分,实在可怜。 五谷不分是什么意思? 我问。她笑了,说: 果然五谷不分。

种在书里的五谷

李知非(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二)

 

妈妈经常对我说: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孩子五谷不分,实在可怜。”“五谷不分是什么意思?我问。她笑了,说:果然五谷不分。妈妈看着我可怜的求助眼神,决定让我读几本农学书籍,增长一些五谷知识。

我一读就入了迷。没想到农学书籍竟然和我喜欢的侦探小说一样有趣呢!我出生在山东省寿光市,这里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还是世界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的故乡,他在书中记载了北魏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农业成就,这当然也包括我家乡的农业文明。以祖先为荣的自豪感促使我首先翻开了《齐民要术》。

我从《齐民要术》中读到的知识都是陌生的,也是新奇的。读到有趣的地方,我会刨根问底,妈妈就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回答我,有时候回答不了,就领着我去找农业方面的技术员或者有经验的老农民询问,比如读到卷三种韭这一部分,书中记载若市上买韭子,宜试之:以铜铛盛水,于火上微煮韭子,须臾芽生者为好。妈妈说,寿光的韭菜名叫独根红,寒睹冰雪,便已登盘,干脆鲜碧,远压粱肉,是清朝贡品。可对于《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韭菜种子的选育方法,妈妈说不上来,她领我来到一处蔬菜基地,这里的技术人员说它们一直用《齐民要术》记载的选种法进行留种、育苗。书里说于火上微煮韭子,用热水煮种子,把种子煮熟了怎么办?我问技术员,他笑着告诉我,书上说的是微煮,肯定不能用沸水煮啊,我们一般用40度左右的温水,事实证明,这样煮过的种子减少自带病虫害的机会,也容易发芽,我们的祖先1500年前就知道了,真是了不起!

我似懂非懂,磕磕绊绊地读完了《齐民要术》,妈妈说,读大部头太浪费时间,咱们改读一些小书吧。她翻出早买好的《五谷史话》递给我,哈,这也叫作吗?只有40页,是中华书局于1961年出版的。翻开第一页,标题五谷是什么赫然入目,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选择这本书让我读。《论语》以前的记载中只有百谷没有五谷,《论语》记载,孔子带学生出远门,子路掉队了,问一位肩上挑筐的老农,你看见夫子了吗?老农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夫子?《五谷史话》沿着历史上记载的谷类名称分析下来,其实是讲述了古代和现代、中国和外国的粮食作物发展史和交流史,让我大开眼界。

我在读完了日本作家石川拓治所写的《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之后,对农学又有了新的认识。书里面的木村阿公,种起苹果园不施肥,不喷药,不拔草,非要用自然农法种植世界上最安全的苹果,他用八年的时间,在800多棵苹果树之间,等待七朵苹果花的绽放,终于他等到了这一天!我明白了,是自然的力量催开了这些迟到的苹果花。

从读《齐民要术》到读石川拓治的自然文学作品,我的着眼点变了,转变到关注自然之道方面来,我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升华——农学,种植,都是人利用自然的结果,是人改造自然资源获取的回报;而真正的农学应该是人顺应自然的结果,是“天人合一”。

我终于嗅到了真正的五谷的芬芳。

(指导教师:王新玲)

【获奖理由】

本文题目就很抓眼球,文章实际上是写读书的益处,可作者并没有像一般文章那样泛泛而谈,而是紧紧围绕农学知识,撷取最吸引人的知识点进行追问,文末主题得到了升华,种植和收获是人顺应自然的结果,是天人合一。文章立意新颖,层层推进,语言老到,堪称佳作。

(责任编辑:华丽)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