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这条路
李煜宸(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科学城一中高二)
下午四点,白沟子小学放了学。二年级的他没有像平常一样在外面玩儿,把手冻得通红再回家。在这个冬天的季节,这有山有水的白沟子,大概是所有小孩的天堂。他总会和一群半大的孩子去冰溪水中抓鱼。他今天却吸溜着鼻子,背着书包一溜烟跑到家,因为今天爹娘要回来。
回到家他放下破书包,并不急于写作业,先搬小凳子在门前坐下。“今天算过节了。”他撑着头,倚着门,看着门口的大道,这条大道去年春天送走了爹娘。去年爹娘回来时他也这样等待,一见那两个身影就立刻跑去,扑向那个温暖柔软的怀抱。他忘不了去年的温暖。
到了七点多爹娘仍没有回来,小孩急了。他怕爹娘赶不上晚饭。坐了很久很久的火车走了很长很久的路,多累多饿啊!可到了吃饭仍没有他们的身影。“狗蛋儿吃饭。”爷爷在伙房里喊他。小孩垂着头,蔫蔫地走到桌边――说是桌子,只不过是块破旧油腻的板。因为天冷,今儿吃的是猪肉炖粉条。他往常总能吃上一大碗外加一个半馍,可今天只盛了小半碗。外面已是漆黑,但他渴望得到一个惊喜。爷爷看了看孩子,叹着气凑到奶奶身边嘀咕着:“没娘照顾的孩子真是……咱这当爷爷奶奶的比不上啊!”又转头对小孩叫道:“吃吧,孙儿,给恁爹娘留着呢!”小孩儿没听见一样,小口小口吸溜着。
吃罢饭,小孩懂事地去洗碗――爷爷奶奶都有类风湿,爹每次打电话都会提醒他。可当小孩问:“爹,你啥时候回来呀!”电话那边掉了线,许久才颤抖地说:“快了!爹很快回去看你哈!”小孩开心极了,在电话旁手舞足蹈,并不知道电话那头两人已捧着电话泣不成声。
然而小孩今天洗碗并不用心,他从伙房的土窗一直望到黑夜的远方。他很期待那个惊喜,一想到这个心里就嘭嘭地跳。想着娘拉起他的手摸着他毛毛的头发,亲着他的脸蛋。然后爹把他揽过,用强壮的手臂将他抛向空中,这是他们三口一年中难得的短暂而珍贵的时光。
可是小孩上了床,爹娘还没回来,他躺在土炕上,挤在爷爷奶奶之间。他心中很热,无法入睡。小孩轻轻地下床将窗户轻轻打开,将门的锁开了。冷风立刻钻了进来,不留一丝情面。小孩儿冷得要打喷嚏却又立刻忍住。他无声地笑了笑,转而走向了为爹娘预备的屋子,钻入了冷被窝。他冷得直发抖,但这是为了可爱的爹娘暖的,他很愿意。小孩儿想着爹娘,幸福感仿佛要涌出来了,可眼泪却止不住地流。小孩儿哭着哭着入了梦乡。
泪眼中,小孩迷迷糊糊地看见两个身子躺在自己中间,小孩热乎极了,他得到了久违的喜悦。但小孩儿又流下了眼泪,轻轻抽泣,合上双眼,睫毛微微颤动。他心中的大石头落下来了,不用再每天守在家门口了。他现在满心期待着,清晨的到来。
(指导教师:赵 燕)
【获奖理由】
细腻的心理描写是本文显著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现象。冬季来临,文中的“他”放学后不再出去玩耍,他要在家等爹娘回来,他坐在门口望眼欲穿,直到天黑。虽然今晚的饭很好,但他无心吃饭,心里仍惦记着爹娘,到睡觉的时候,还惦记着给爹娘留门,甚至用身体给爹娘热被窝,娓娓的叙述中,把他热切盼望爹娘回来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责任编辑: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