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千里 无须一别
梁文俊(河北省保定市波峰中学高三)
古人重情,故每每分别时总是肝肠寸断,无语凝噎,于是便有了中国诗歌中举足轻重的一类:送别诗。灞桥折柳,曲江池馆,驿寄梅花,长亭浊酒……我们多愁善感的古人发出一声长叹——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且看那痴情女子送别丈夫时的字字泣泪:“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所谓“一寸相思一寸灰”,个中愁思跃然纸上,即使是男子,也有因离别而痛不欲生的。柳永一句“此去经年,当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传唱千年,那般婉转心思,读上一遍就令人热泪盈眶。诚如江淹《别赋》中所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遥想以上种种离别,虽是意境深远,诗情画意,但终归是儿女情长,有失豪气,当年读《三国演义》中刘备送徐庶那一段,心里还狠狠嘲笑了刘备一把的,刘备送了徐庶一程又一程,徐庶都策马而去了,刘备还痴痴望着。树林挡住了视线,他便命人伐尽树木,满眼含泪……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都是豪爽的大丈夫,所以刘备所为就不免显得小家子气了。反过来一想,纵我能一路陪伴护你回家,那我返还之时,你还要依样相送?那送行何时是个头?所以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孟浩然进京科考,落榜后,要回襄阳隐居,只是独独舍不得挚友王维,于是作《留别王维》,语声凄怆。王维是豪气之人,见不得哭哭啼啼,分别时还将孟浩然数落一顿——“大丈夫当豪气,焉如女子,尔非吾友矣!”孟浩然才揩揩泪花,挥手告别。
王维岂是薄情之人?如此说不过是掩饰揪心罢了。只是人活一世,总免不了生离死别,就如同苏轼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即知如此,为何不洒脱一点呢?倒不如王献之拜访戴安道,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尽得其中趣味。庄子妻死,庄子鼓盆而歌,惠子说他狠心,庄子回答说:“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夏秋冬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命也,故止也。”回首告别乃人生常态,那又何必哭哭啼啼做女儿之态呢?孔子三岁失怙,十七岁云游列国,最后得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暖语;豁达如苏东坡,不再执着于人间“古难全”之事,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希冀;分别即在眼前,前程未卜,王子安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反而更叫人安心……
“吾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与其在告别时万念俱灰,倒不如大方再见,畅想未来相逢之日,愿君重置掌中杯,莫愁别离满,还将远方意,怜取眼前人。
送君千里,无须一别!更何况,送终不如迎的好。还是梁实秋老先生说的对:“你走,我不送你;你来,多大风多大雨,我也去接你。”
(指导教师:万保国)
【获奖理由】
反弹琵琶,很见功力,一般人正面而谈,已显平淡,而该文反其道而行之,已胜人一筹,更重要的是文章语言典雅,又与众不同,且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文采飞扬,读之令人回味,韵味绵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