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会佳作(二):习惯与改变

作者:周心怡(浙江省诸暨中学) 来源:文心研学      发布日期: 2020-09-24

请以“习惯与改变”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1000字左右。


冯唐在其小说《欢喜》中曾说:“即使是想保持现存的事物,也必须生长,在生长中修剪,譬如,指甲。”人无一例外也无可避免存在保持既有事物的心理,却并非所有人都具备自我修剪的勇气与智慧。

习惯之风蔓延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刻与每一处。我们凭着习惯轻车熟路地打开书桌旁的同一个抽屉放置物什;我们靠着习惯不假思索迈上同一条归家的小径。节日时,习惯是悬于堂中的艾草;考场上,习惯是同一种方法角度的单刀直入。

不可置否,在许多时刻,习惯指向安心感。当无所适从随着陌生的环境到来,习惯的人与物往往会成为一根浮木而带来莫大的慰藉,因为习惯的要素营造了熟悉的氛围,也就消解了与周围格格不入的手足无措。同时,习惯好似意味着低的错误率,是保险的代名词。一样的路标与转角重复上千次,便不必为意料之外的崎岖坎坷忧虑;一种解题方法的数次运用检验,便排除了初次使用某一方法磕绊的可能。

然而,这样的顺利带着极大的欺骗性与伪装性,也满载着遗憾与错过。固执地保留指甲,最终很难逃脱被自己刮伤的命运,就好像一种解题路子走到底,一旦行不通,不仅失去灵光乍现的机会,也会变得由于被习惯抛弃的惶惶然。万事以习惯为先,让人放松警惕,让人沉溺于安逸,让安于现状的人钻进自己设定的、名为习惯的模具里缩手缩脚也畏惧不前。我们会不由得想起那只青蛙,周围的温水就好似习惯,让人直觉惬意舒适,到最后一刻才显露出其危险来。同时,被习惯绑架操纵也注定要与另一条路上的惊艳风光错过,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同一条路的安稳。

顺风顺水的假象之下,一味跟随习惯这位向导,只会走向窒碍难行的死胡同。我们并非否定坚守的意义,也不是鼓吹没有原则地改变,但这种自我束缚而深陷囹圄的举动与坚定背道而驰,充其量它只是固执偏激以及不愿走出舒适圈的一种演绎方式。

当世界飞速向前,变化接踵上演,修剪即改变自我成了出路更是机遇。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桓宽一语道尽改变的必要性;“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文子上义》一书中也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应以改变推动发展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当吕蒙敢于做出改变留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佳话,我们不能不赞叹其抛弃自我止步、摒除短视狭隘的魄力与勇气。同样,这里的改变也与无根浮萍随潮水漂动迥别,外界的变化是诱因是动机是助力,却不是所有的推力。我们应当在时代浪潮中有自己的步伐,做时代之舟的掌舵者而非仅仅是乘客,方不会错过奔驰的时代列车。

当务之急,是看破被习惯禁锢的牢笼本质,是走出象牙塔,躲避自己日夜编织的陷阱,停止在安逸泥淖越陷越深,是摆脱一切麻木不自知与所有侥幸的稳妥。这也不是寻求刺激不寻常的幼稚举动,也不是不分方向轻重的莽撞愚勇,而是不与平庸重复碌碌为伍,而是为了迎接另一条道路上惊喜的、令人心驰神往的火树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