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文心雕龙杯大赛官方网站

文心雕龙杯全国校园文学艺术大赛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辅导 >

对刘勰神思观的浅略认识

时间:2013-10-06 21:5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屠定能 点击:
提要 : 刘勰的所谓神思观是论述创作之前的构思的,它描绘了构思的精神境界以及有关构思的各个方面。本文浅略的谈了一下自己对 神思 的理解。神思的含义主要有两点: 神与物游

 

 

提要刘勰的所谓神思观是论述创作之前的构思的,它描绘了构思的精神境界以及有关构思的各个方面。本文浅略的谈了一下自己对神思的理解。神思的含义主要有两点:神与物游虚静神与物游是过程,虚静则是前提。刘勰神思观念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受道了佛学以及道家学说的影响。

    关键字    神与物游         对“神思”的影响

   神思一词并不是刘勰发明创造的,三国曹植《宝刀赋》有摅神思而造象,用以说明工匠铸刀要充分凝神想象,晋宋时期的宗炳进而将"神思"用于绘画创作,其《画山水序》说:"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他认为"神思"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澄怀观道""澄怀味象"所致,所谓"澄怀",即虚其怀、静其心。注(1) (澄怀观道澄怀味象的论述参考:《玄学虚静说与文学创作心理》作者:陈顺智主题类号:J2/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而《文心雕龙?神思》篇关于创作灵感的描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刘勰在这里指出了神思,亦即艺术思维活动过程中生动丰富的艺术想象活动情状。神思神通广大,无与伦比 ,自由神圣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范围极其广泛。而且在整个神思活动过程中,文学家的思维活动始终是和作家的感情之波澜起伏联系在一起的。刘勰对艺术想象活动的特点作了非常形象的描绘和相当深刻的概括,这就是所谓的神与物游。作为创作主体的心(即)与作为创作客体的物的融和统一。注2(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8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我认为刘勰所强调的神思主要有两点,一是神与物游;一是虚静 神与物游是过程,虚静则是前提。

所谓的神与物游,意思是说,构思的奇妙,在于能使心物交融,亦即精神和外物相交接、相融合。所指的就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艺术想象。对于人的思维、想象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这种认识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西京杂记》卷二中说司马相如作《上林赋》、《子虚赋》时就说意思萧散 ,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陆机在《文赋》中也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这是陆机对艺术想象的自由性及其超时空的特点做出的详细入微的描述。刘勰显然是受到到了陆机的影响。在《神思》篇中,刘勰以生动的比喻,描述了艺术想象的自由性及其超时空的特点。寂然凝虑,思接千载,讲的是超越任何时间的差距;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则大概讲的是超越任何空间的差距。他与《文赋》中的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在意义上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注3:刘勰《文心雕龙》)刘勰的神与物游还强调的是一种艺术想象变化莫测。故所谓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中风云变幻可见一斑。然而,刘勰的神与物游捎带一个字,更强调的是有如神助,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所以,刘勰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这种想象,既能冲破视野所限,又能跨越时空所阻。是神圣而无所阻挡的 。总的来说,其本质上就是主体感情与艺术表象相融相游、和谐运动、向着审美意象方向发展的内涵丰富的心理活动。(注4:《白话文心雕龙》导读)
神与物游要求神与物要达到高度的统一,在刘勰看来,如果没有对思想和现实的深刻理解是很难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的,神和物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需要创作者的能力就是要发现这种内在的联系,从而将内心的情感用万事万物进行表达,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挫万物于笔端的勇气是需要对整个世界的内在把握而实现的。
    刘勰的神与物游固然是十分的重要,但同时还得需要一个同样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所谓的虚静。刘勰认为虚静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是文艺创作过程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环节,它不仅仅只是要求我们创作前装模做样的坐下来,稳定自己的情绪以达创作的境界这么简单,而是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全部流程,而虚静的方法则是疏瀹五藏,澡雪精神。这里的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很显然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事情,他强调的是一种精神的净化,一种上善若水的境界。它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一时的"打坐",短暂的控制,而更多的是一种修养。刘勰的虚静将虚静与"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并列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5,(见《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导论:二:虚静说)这与庄子的绝学去智是不一样的。这种虚静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使艺术家从现实俗事中解脱出来,心存高远,将功利物欲、太多的表象认识等等从思维中暂时撇开,心态空灵,神情自然,使创作主体的思想进入一种空明、若有若无的状态。而且同时要求一个提前的长时期的准备,那就是积学富才。从而有利于创作的准备和顺利进行。有些评论者将这种虚静的作用归结为3点:虚心接纳万境;凝神观照本质;静气开发智慧。我觉得是合理的。总的来说,虚静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神与物游
    关于刘勰的神思观的形成,普遍的认为还受到佛家和道教学说的影响。刘勰与佛教有着很大的缘分,早年依附僧佑居住在定林寺多年,晚年又皈依佛教。如此看来,他的思想与文学理论受佛教的影响自然而然的。另外,刘勰在<神思>篇中所论及的虚静之旨,与道家玄学所强调的”“的境界在内涵上也有相似的地方,确切的说,刘勰正是在吸收了道家的这些学说后,进而创新,成为一种文学理论的。而张少康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中也提及刘勰的虚静说是源于庄子的思想。可见刘勰的神思观与道教家学说的确大有渊源。在这里不再一一论述。
    以上算是我对刘勰神思观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责任编辑:文心雕龙杯大赛办)
------分隔线----------------------------
发布者资料
荣军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5-06 09: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