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要让学生当“领衔主演”

     发布日期: 2019-04-23

研学旅行要让学生当“领衔主演”

暑假来临,给孩子们一段寓教于乐的研学旅行,成为不少学校和家长的选择。然而,研学旅行真的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吗?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早而有之。新时代的教育更加需要校内和校外的融合,需要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融合,需要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融合,研学旅行无疑是一种好的方式,但需要在政策设计和实践探索方面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要处理好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关系,促进“研”和“行”的融合发展。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长阅历、感悟人生、锻炼意志、修为人格。研学是目的,旅行是载体,研学旅行不能流于形式,偏离教育的初衷,不能学而不游,只是课堂搬家,变成课外培训班;也不能游而不学,只是单纯旅游。要根据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科学合理设计安排研学旅行,使学游相长,学游共进。

要处理好课堂教学和校外教育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课外教育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研学旅行应当成为搭建校内和校外教育的桥梁与纽带,要根据教育目标、学龄阶段,系统设计研学主题、旅行线路、方法和活动安排,通过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社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思考探究社会。

要处理好教育部门主导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积极配合的关系。研学的资源需更多依靠市场力量,但研学管理则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强化监督管理。研学体系建设需要教育、旅游、文化、财政、公安、交通、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和协调配合。相关部门要共同制定研学基地的认证标准、研学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同时研学旅行还需要家庭、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需要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通过购买优质服务,同旅行社合作,发挥民办基地等方式,为研学旅行创造条件,确保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

要处理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教育的本质不是单纯灌输,而是鼓励和激发学生的灵魂和心智,研学旅行应该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新手段,学生的成长之路要靠自己走,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背着学生走”,应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设计,让学生当“领衔主演”,将研学旅行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变成发现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的过程。

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地制宜的关系。目前,开展研学旅行的地方大多是城市地区,开展研学旅行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农村地区开展研学旅行面临着资源匮乏、经费短缺、家庭经济收入难以支撑、学校和家长意识淡薄等现实困难。因此,对于资源、经济落后地区如何发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地就近选择研学基地。开展诸如农业概览、自然风光等研学旅行活动。

作者:宋文珍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