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一本智慧书,上到万物起源,下到为人处世,老子对这些问题的本源都想的非常通透。中国文化中很多使用频率极高的成语都来自老子的思想,如无为而治、虚怀若谷、知足常乐、“媚上者必欺下,轻诺者必寡信”“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等。很多人认为,“《道德经》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悟的,结合生活、工作、经历等等,去领会它的真义。它就像是一把尺子,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做的好,用它一量,就全知道了。”
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4.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感悟】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感悟】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7.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感悟】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8.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
【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语出《道德经》,文章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