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立增:朗诵,用声音诠释生命

     发布日期: 2019-04-23

朗诵,用声音诠释生命

□尤立增

很多人知道我喜欢朗诵,特别是我的弟子们。在我的课堂上,几乎从不用名家的录音带,需要读时,兴致所至,我就范读上一段或一篇。

喜欢朗诵与儿时听有线广播有关,那时,每个村里都有一个大喇叭,并且家家户户都要安装一个小喇叭。每天早晨,就在播放的《东方红》中醒来,每天晚上,在《国际歌》的乐曲声中进入梦乡,每天播送的节目既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也有地方台,当然也有村干部的通知和任何一家寻鸡寻狗的“寻物启事”。那时,我最爱听的就是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通过声音,我“认识”了夏青、林茹、方明、葛兰这些播音大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大家是我学习普通话的启蒙老师。所以,当我第一次用普通话读课文时,得到了老师的赞赏,也得到了同学的嘲笑,他们认为我“装”,课下称我为“侉子”。

后来,亲戚送给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我知道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那时,最喜欢听刘兰芳、袁阔成的评书,听乔臻、丁建华的电影录音剪辑,听夏青的“阅读与欣赏”,那时总感觉声音能传递鲜活的形象,精忠报国的岳飞、机智神勇的肖飞,泼辣开朗的叶赛尼亚……一个个形象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就固执地认为,声音能够表现生命。这一切也埋下了我日后喜欢朗诵的种子。

到了高中,学校有一个广播组,我报名参加,通过考试后被录取了,当时录取的广播组成员只有三个人。那时我也没从朗诵艺术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总感觉全校师生都能通过广播听到我的声音,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高考时,许多老师认为我的声音很有特点,建议我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当然没有考上,连河北大学的新闻系都没录取,播音梦就破灭了。

在大学期间,曾到河北广播电台参加播音、朗诵培训。回来后刻苦训练:将一张白纸悬挂在正前方,拿上一段文章面对着那张白纸读二分钟,然后看看白纸上有没有唾沫星,如果有,证明自己用气发声还有问题,还得接着练。虽然没有机会播音,但好在我成了语文老师,当时所练的基本功在讲课和范读时能派上用场。

当我走上了讲台,当我看到我的学生也沉浸在一种美的氛围中的时候,我才明白:朗读,是语文教学的艺术,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范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喜欢朗诵,特别是在课堂中的朗诵,是因为我感觉这是一种用声音诠释生命的方式,自己用声音传递的内容,是他人生命的旋律,当然,自己也会被感染。

“情动而辞发”,写作如此,朗诵也是如此,我在课堂上的每一次朗读一定会融入了我自己对文章的参悟,我深切地体会了作者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因此,教师的朗读,其实质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每当这时,我就感觉能用声音将学生引入文章的情与境。《荷塘月色》的“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之情,《沁园春·长沙》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伟人胸襟,《记念刘和珍君》的时而低沉、时而燃烧的悲愤,《祭十二郎文》的沉痛低回……我都尝试着用朗读带着学生进入不同的情境之中。

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朗读成功的先决条件,同样,我的朗读又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换一个角度理解,朱熹这几句话阐发了“朗读”对领悟文章的作用,对语文教师很有启发。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语言形象的精炼诗歌,语言富有个性化的小说,充满抒情性的散文,具有逻辑性议论文,这些文体的语言之美都可通过“读”表现出来。我在范读时,努力表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平仄相称的铿锵美,“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句式工整的铺陈美,让学生感受、用心领悟,体会语言的妙处。

在教学实践中我悟到:好的范读不仅可以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还能给学生一种美的精神享受,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朗读,善于指导学生朗读,因为教师是领路人、助学者,而真正学会走路还要靠学生自己,这就是“在朗读实践中提高朗读能力”的道理。

还有一点,我发现许多老师总是以放名家录音方式代替教师自己的范读。不可否认,那些课文录音都是播音或朗诵大家录制的,恰当地使用是必要的,但是,教学活动必须是互动的,教师范读文章之时,节奏的把握,重音的控制,停顿的长短,声调的抑扬,都表现出教师对文章的深刻理解,通过这些朗读的外部技巧,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要传递的重要信息。从这种意义上讲,哪怕教师的普通话不太标准,哪怕朗读技巧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传情达意的准确到位以及针对性,要比放录音更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当鼓励教师范读,教师更要指导好学生的朗读,这样,才是体现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来山城后,参加多次演讲、朗诵比赛,多次获得一等奖。但我感觉,我朗诵最好的状态却是在课堂上。因为参赛有时是完成上级的任务,有时是出于功利的需要。而在课堂上,才是纯粹的朗读,真诚的朗读。

广东一位喜欢朗读的语文老师和我联系,他让我把教材中的重要篇目制成录音,再传给他,但因工作太忙,一直没有完成。我想,我会做完这件事的,因为声音也能传递友情。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