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叶圣陶家书里的写作秘籍

     发布日期: 2020-09-29

藏在叶圣陶家书里的写作秘籍 

■胡子强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二十世纪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49年后,叶圣陶出任新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等职,著有童话《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的作品,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小编整理部分叶老先生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家书,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写给家人的写作秘籍。


一、与孙永和书


小弟:

昨天接到你第二封信,写叙途中所历,生产队地方情形,以及你心中的所想所感,都比较具体,很好。以后写信就照这样写。我曾经给你说过,写信要为接信的人着想,只要料想接信的人乐于知道什么,就决不漏掉什么,接信的人一定会感到满意。当然,写信人的什么思想、感情、经验、体会,要让接信知道的,也非写上不可。彼此分处两地,而心思相通,好像在一块儿一样,不就是靠彼此很好地通信吗?

……

你的第一封信里说路上的情形一言难尽,我们看信的时候都心里一动。你妈妈说出来了,以为你在路上遇到了什么不如意的事。我当时料想,你用这个“一言难尽”,不过是所见所想很多,一两句话说不完的意思,并非遇到了什么不如意的事。小妹与你姑母也同样看法。待看到你的第二封信,果然我们料想得不错。

说话或写文章,有些语句带有感情色彩,有些语句不带。“一言难尽”就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如:“我这回吃的苦,真是一言难尽。”“想起从前,给地主老财当牛马,受屈受气,真是一言难尽。”这样说法是通用的。所以说“一言难尽”带有厌恶、痛恨之类的感情色彩。这就无怪乎我们看见你信上写“一言难尽”都要心里一动了。

……

圣陶 二月十四上午


这是老先生1969年2月14日写给当时年龄尚小的叶永和先生的回信,信中对幼孙来信所写到的插队生活细节描述及所思所感予以肯定,对上一次来信中成语“一言难尽”的使用给予了批评指正。

信中谈到,写信要为看信人着想,要对接信人乐于知道什么有所料想,再结合写信人的思想感情、经验体会,这样才能达到写信人与接信人的良好沟通。这也启示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是不是要先想清楚我们的文章是写给谁的,潜在的读者会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特点和阅读习惯我们是不是有所了解,我们的观点能不能与他们形成共鸣?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是开始写一篇文章的基础。


二、与女儿至美书


至美:

出门已八天,今日在满洲里招待所休息,无事可做,写一封信随便说说旅中见闻。

我们已到了三个市,哈尔滨,海拉尔,满洲里。满洲里县我国边界,过去九公里,就是苏联国境了。在哈尔滨一天,周游市区,又乘汽轮游松花江。有个儿童公园,园中有儿童铁路,开行载客小火车。车上一切职务全由少先队员担任,一切制度与正式的火车一样,宁宁听了一定大感兴趣。在海拉尔三天,以一天工夫参观牧场。草原一碧,天地开阔,大为畅适。只是今年干旱,雨下得迟,牧草没长高,还不能割作冬季饲料。此外则参观奶品厂,与文艺工作者开座谈会。在蒙古包中吃手抓羊肉,事极新鲜,不过羊肉不烂,我只能吃小小一块,嚼了好久,还是勉强吞下去。在满洲里只留昨今两天。昨天去游呼伦池,此池比太湖小些,开阔之处也望不到边。产鱼甚多,冬天全池封冻,冰厚一米半,还是要凿冰捕鱼。乘小汽轮在池中走了一点多钟,此外则看人骑马,游泳,打水鸟,收网取鱼,在帐篷我进餐,吃鲜鱼,即在帐篷中午睡,皆为平生所未历。

……

广播台要我写稿,我看并不容易。因为所见所闻皆浮而浅,很难说些叫人动听的话。就此为止吧。再过十天,大约可以晤面了。

父字 八月六日上午九点半


此信是1961年作者在满洲里旅途中写给女儿叶至美的,信中写了自己行程中的所见所闻。内容虽然简明扼要,但读来并不觉乏味枯燥。写到哈尔滨儿童乐园,作者写了园中儿童铁路由少先队员司职的新奇,并联想到“宁宁”一定大感兴趣;写到呼伦池,作者不仅描写了呼伦池的大致特征,还提到了冬季的凿冰捕鱼,另外看人骑马、游泳等让呼伦池的形象生动起来。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值得注意的,避免把文章写成流水账。另外作者在信得末尾提到了广播台约稿的事情,并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这几句话看似无意,但它启示我们,写作之难在于文字能打动人心,要把写作当成一件高尚的事情来做。


三、与孙女小沫书


小沫:

两篇文稿昨天到,比你那封信迟两天。两篇都看过了,你妈和大奎也看了,今天寄去给你爸爸看。两篇都很好,我尤其赞赏提意见的那篇。发言稿从第二段起,都举具体事例加以发挥,这就有总结经验的意思。“红哨兵”的作用似乎还说得不怎么透,这不是作文技能的问题,是实际体会还不太深的问题。今后继续坚持“红哨兵”活动,认真做去,绝不放松,几个月之后,谈起来一定会更加透彻和充实。提意见的那篇所提四项,兴修水利,种树,整修道路,举办科学实验站,项项都是切要的事情,我真高兴你能见到这些。尤其可喜的,你考虑这此都跟当前的形势和你们农场的实况相结合,而所提的办法又特别注意于群众路线。这足见你真的有进步。

你叫我修改,我不改了,因为改起来无非琐屑的字句斟酌,不太关重要,而我可要感觉累。现在给你总说几句。说话写东西都要求精确简洁,这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儿。你这两篇,话都嫌其繁,尤其是那篇发言稿。比较长的句子,有几处有前后欠照应的毛病。写好了再念几遍,繁复的地方,欠照应的地方,自己都能检查出来。

……

圣陶 五月六日上午十点半


这封给孙女叶小沫的信写于1969年。当时在黑龙江一个农场工作学习的叶小沫先生给爷爷叶圣陶寄回来两份材料,一份是给所在农场提的建议,一封是自己的发言稿。叶圣陶老先生在回信中对孙女取得的进步给了很高的评价,对于文字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明确的建议。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当写作陷入困境,不知道该从哪开始,很多时候其实是我们的思考出了问题,而不是写作技巧的问题。所以在写作之前,要就要写的内容作充分的了解分析,深入进行思考,理一个清晰的思路,这样才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最后小编以叶圣陶老先生的一段话结尾,谢谢大家!

 

“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识字,都要练习写作,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捐上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只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

——叶圣陶

 

(文中书信选于《叶圣陶集》,文中省略号部分因篇幅原因略,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