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文心雕龙杯”大赛召开第二次评审工作会议

     发布日期: 2019-07-25

2018年5月29日,第十一届“文心雕龙杯”全国校园文学艺术大赛第二次评审工作会议在光明日报社光明网会议室举行。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诗歌评论家、大赛组委会主任吴思敬,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张鹏举,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光明网总编辑杨谷,光明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李宏伟,光明日报高级编辑、著名作家彭程,著名诗人、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洪烛,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秘书长、诗人王世龙,光明网总编辑助理吴丛丛,以及光明日报社文艺部、光明网有关编辑记者,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出席了会议。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副会长、大赛组委会秘书长张泽介绍了“文心雕龙杯”大赛组稿程序、评价标准、初评情况。大赛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光明日报社文艺部、光明网联合举办,成为主办单位级别很高的校园赛事。大赛由文学专家、作家、教授、特级教师组成的阵容强大的评委队伍,保证了大赛宗旨理念与大赛任务的实施;大赛组织规范,有完善的章程,评审程序严谨、公平、公正;参赛对象从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到大学生,参赛的学校达到千余所,收到推荐稿件数量78000余份。

陆先高在听取了大赛工作汇报后,对组委会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给予充分肯定与鼓励。他说,文字最具有价值和张力,文字作品永远是价值原点。此次大赛的主办,弥补了光明日报光明网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空白。为学校文化服务,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初衷。他对以后的合作和发展提出了建议和要求,期望进一步总结经验,双方共同努力,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为学校服务,要办成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年度品牌盛事。

吴思敬对本届大赛设立了大学生组给予高度赞扬,他举例说明,当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成立不久,首届征文比赛,报名爆棚。这说明大学中有很多喜爱文学的学生。而我们将文学大赛深入到大学中,这对我们培养未来的文学队伍大有益处。本届大赛的主办方是强强联合,校园文学文委员会对中小学教育研究得深入,有学校资源优势,光明日报社、光明网提供了全国最高的媒体平台,适应新时代文化教育发展需求。一个学生的作品能够获奖,能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对他未来的影响很大。

彭程以一篇稿件为例,详细地进行了剖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他指出,写文章的前提是准确,准确之上是生动。从语言表达、布局谋篇中可见作者的洞察力与思维,而从一篇文章就能看出当下孩子们写作所达到的水准。大赛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他的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希望大赛越办越好,催生出新时代的作家。

洪烛以1980年代自己因为文学创作突出而破格升入武汉大学为例,畅谈了个人颇具文学传奇色彩的成长经历,说明文学是励志的,是助人成长的。大赛和学校教学紧密结合,带动了校园文化发展,推生了新鲜作品、推举了青少年作者、创造着学生时期的成长故事,大赛的影响是巨大的。

张鹏举认为大赛由光明日报、光明网参与主办,更具有引导的意义。他说,从参赛作品看,应试教育的痕迹是难以避免的,套路作文模式成了普遍现象,我们面对这些问题要有所作为。举办一项高规格的大赛,正是要通过正确的理念加以引导,让学生知道写作要有思想,要具备文学素养。文学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我们的任务任重道远。

在评审稿件中,评委们既尊重学生的写作实际,又高屋建瓴地进行分析,肯定学生作文的长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明努力的方向,并对有些作品进行了点评。获奖优秀作品除了在光明网推送外,还将在光明日报文艺副刊发表。

评审工作会议由王世龙主持。

 

                        (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