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钱钟书如何做读书笔记?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2020-04-27 17:30:44

巴金:在翻译的世界中战斗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世代官宦大家庭,从小家庭环境优越,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20年,考入成都外国语专科学校,直接攻读英美原著,打下了很好的外语基础。这期间,受五四运动影响,巴金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

2019-05-17 11:03:20

清明节:传承千年的朴实与高贵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我国流传至今的八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二月二、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中,只有清明节兼具节日与节气的双重身份。

2019-05-17 14:34:25

汉字读音谁说了算?切莫忽视语言变化中的审美传承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和载体,古诗词的字音本身也具有情感和审美价值。古诗词的字音被改动后,其意境和美感是否会被破坏,这是争议最大的地方。

2019-05-17 14:36:09

手稿时代终结了吗?

看惯了规矩整齐的印刷文字的读者或许都有这样的好奇,在成书之前,作家在稿纸上会留下怎样的笔迹?是娟秀规矩的,还是潦草奔放的?是一气呵成的,还是反复涂抹的?手稿中留下了哪些隐秘的痕迹和作家创作的心路历程?手稿展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次近距离接触作家笔迹的机会,揭开了一部作品最初形成时的神秘面纱。

2019-05-17 14:38:03

当代诗歌的好奇心和心跳声在丧失?

曾经“边缘”“小众”的诗歌,如今正不断升温——古典诗词图书、中外经典诗歌集成出版市场热门领域,各类诗歌节在中国多个城市陆续亮相,“睡前读诗”“为你读诗”等公众号给诗歌传播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2019-05-17 14:45:56

韩少功:文学不应丧失对生活的解释力

生活与文学好像是两回事,是两个面,但是在莫比乌斯环里会融为一体,变成一个你永远跑不到尽头的面,一种环绕和纠缠的无限。

2019-05-17 15:23:43

坚守、创造与再出发 ——2018年文学创作管窥八段

在过去一年的文学创作中,坚守现实主义的主潮依然格外鲜明。无论是博大的现实,还是浩瀚的历史,在文学的记忆中,都有着具体的情境、动人的细节、富有光彩的人物,揭示着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生活、理解历史,获得重铸精神的更大动力。

2019-05-17 15:29:59

虚构听见现实

无论时代怎样变,我觉得好的小说家依然会保留着自己最初的个性。一个没有个性的小说家是不可能成为好小说家的。在小说里对错误的执着追求,或许更能抵达现实的“真实”与“正确”。只有平庸的小说家才会主动放弃偏见,我喜欢那些对小说有偏见、身上有强烈个性的小说家。小说家的个性和小说的生命一定是同消亡、同泯灭的。

2019-05-17 15:45:10

《北上》:历史随运河流淌

《北上》是一部运河之书,更是一部知识分子立场的还乡之作。在这个意义上重省“北上”二字,可知其简约却丰盈的意蕴。

2019-05-17 15:49:49
共35条记录3/4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