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立增:写出真实自我,写出丰富生活(文心雕龙杯作品评析及写作指导)

     发布日期: 2019-07-25

7月23日,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尤立增,对“文心雕龙杯”现场决赛的文章进行了点评,并把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做了现场分享,对如何写好“参赛作文”和“考场作文”,结合几篇现场优秀作文,进行了写作指导。



10.jpg

尤立增:写出真实自我,写出丰富生活

——文心雕龙作文题目评析及写作指导


一、参赛作文与考场作文的区别

1.参赛作文以“新颖”为主,考场作文以“稳妥”为主。

2.参赛作文以“突出个性”为主,考场作文以“共性中追求个性”为主。

3.参赛作文以“标新立异、剑走偏锋”取胜,考场作文以“立意准确、结构完整”为佳。


二、本次写作活动的总体评价

从同学们的作文看,大部分同学能够审清题目要求,按照要求认真写作。有很多文章值得称道,亮点纷呈,体现了同学们良好的写作素养。

毋庸讳言,因为受到“最不自由写作”形式的影响,本次作文也存在着以下问题。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作文,是否存在着这些问题呢?如果有,在自己以后的写作实践中需要改正。

1.审题不清,立意不准。因为对作文材料缺少准确把握,也不能理解“回归”的内涵,造成立意出现偏差。

2.缺少主旨。一篇文章,当然需要一个明确的主旨。有的同学文章根据这次研学活动的不同活动,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于是在一篇文章中,既有“回归传统”,也有“回归自然”,还有“回归自我”,导致文章没有明确的主旨。

3.表达有欠缺。或语言干巴无味,或一味堆砌语言,忽视了内容需要。还有文体不当,用已有的故事套材料,导致文不对题等。


三、写好这个作文的几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

审题力求全面准确,立意力求新颖深刻。

审题全面,就是文题中的每一句话都不能放过,每一条要求都要充分理解,每一条任务指令都要明确其指向,并严格按题目的要求和所示的信息去作文。审题准确,就是如实地把握材料所含的题旨。要观形思神,观物思理,观此思彼,观果思因,观因思果,引出文题固有的内涵,切忌粗浅感觉,切忌用头脑里固有的观念去套,切忌取其一点以偏概全,切忌表层理解不究内涵。

立意要深刻新颖,并不在于唱高调,说大话;新颖,也不在于刻意的求奇求怪。关键是根据题意,选择自己感受最深之点,再根据现实需要确定写作重点,真正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感悟为基础,以现实需要为原则,形成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思想,融入自己的情感,采用自己擅长的表达套路。要坚信,符合实际的便是深刻的,有个性的便是新颖的。

看本次笔会题目:

刘勰特别强调从自然中、从实践中获得创作的灵感,他认为:“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文心雕龙•物色》)意思是说,那些美丽的风景,实在是文学创作的宝库啊。在这次的研学活动中,我们既听取了文学大咖们的指导讲座,又游览了名胜古迹,体验了现代科技的魅力,你有哪些收获呢?请以“回归”为题(或自拟题目)写一篇文学作品。

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读懂材料,准确审题立意

这个作文题目,是命题作文中的“材料+题目”的形式,又可理解为“话题作文”。

先看作文材料第一层:

刘勰特别强调从自然中、从实践中获得创作的灵感,他认为:“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文心雕龙•物色》)意思是说,那些美丽的风景,实在是文学创作的宝库啊。

刘勰强调自然风景对写作的重要性。之所以引用刘勰的话,是因为我们的研学与“文心雕龙”有关,还提示我们,写作内容来自活动——自然景物、人文景观。


材料第二层:

在这次的研学活动中,我们既听取了文学大咖们的指导讲座,又游览了名胜古迹,体验了现代科技的魅力,你有哪些收获呢?

这段材料紧扣研学活动,告诉我们,写作内容可以来自本次活动。

是否可以不写“研学活动”呢?

这里有两点需要同学们格外关注:

第一,材料的两层内容——刘勰的话、游学活动和“回归”有什么关系呢?

提示写作角度,暗示写作内容,引出题目。

第二,“你有哪些收获”中的“收获”是什么?

可以是直接收获——参加活动的直接感悟;也可以是间接收获——联想、发散性思考,思想认识提升等。


这道题目可有哪些写作角度呢?

回归自然。人类最终的归属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没有合适的自然环境,人类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就文学创作来说,也同样要从自然风景中寻找灵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只有沉浸在自然中才能更好地感受生命的律动,创作出美好的文字。

回归传统。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了,更不知道该在哪里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当大家走进故宫、走进孔庙,走进我们这个国家所从自来的地方,尤其是我们的精神所从自来的地方,我们就会有所发现,这引领我们回归传统,回归那些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基因。那是一种秩序,是一种力量。

回归人性。如今的科技高度发达,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变化多端,好像无从把握,但这些高科技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是人性,所有的科技产品都是人的延伸。只有从人性出发的科技才是好的科技,才能为人们所接受。不管是多少G的通信技术,最终都是人和人的沟通,没有人类的沟通需要,技术的发展是没有用的。不管走向多么遥远的外太空,我们所寻找的都是和地球一样的家园,都要适应人类的身体和心灵。

我们来看一篇这次笔会的作文:


微信图片_20190725211040.jpg

远古在召唤


“哇……”

 “唔……”

耳边有风声呼啸穿过,抬眼望去一片绚烂星河,伸手就可以碰到星星,我操纵着方向盘,身子随着车向左右摆动,因畅游在我梦寐以求的太空场景中,激动不已,欣喜若狂。这奇幻无穷的星象,胜过我见过的所有山川与河流。

咔嚓!

观影体验结束。

短短几分钟观影,带给我无以言表的激动,心情迟迟不能平复。我不禁感叹于中国科技力量的强大,体现了现代科技的魅力。短短两天的北京之行中,我和我的营员们走过了天安门、故宫、科技馆、国子监和未来世界。在汲取文化营养的同时,我也慢慢的体会到这次活动的意义与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日益发达,人类不断地探寻、挖掘,更新对世界的认知,当下科技的发展超越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可以说,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而人类也走得越来越远。

远行的对立面是回归,每个人都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在背负行囊远走,而究竟又有多少人在寂静的夜晚中曾想起过回归?

 不只停留在科技方面的进步,繁忙的城市也是我们应当着眼的一部分。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大概就是城市的样子。我们生活在城市,每天面对着钢筋水泥筑成的摩天大楼,眼前好像少了些什么。我们能看到的层面逐渐减少,整颗心都被功名利禄包围、浸润,本该拥有的东西都渐渐丢失。于是我们渐渐变得迷茫。“迷茫”这个词有着不可描述的失望,像是在迷宫里迷了方向,死活找不着路的无奈!

这个时候,我们只需也只能回归。有人会问回归到哪里去?我会笑笑不说话,手指向远方,那就是听远古的召唤。

山林?

田野?

是远古,既是时代的远古,也是内心的远古。

远古时代是我们人类这个物种起源的时代,即是最初的时代。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回转曲折,这里只有荡漾在寂静山谷里的幽静而又单纯的回声,不夹一丝杂音。空灵美妙让人难以忘怀,听完后又不禁心生感叹,感叹人的美好,万物的美好。这里只有如细雨般沐浴心灵的风,吹动野草,吹动花朵,吹绿了丛草,却吹不散初心。为什么要回归到这里?因为在这里,人类不会再继续迷茫,会找到最初的自己,我找到了食物填饱了肚子就满足了需要,剩下都是空谈。在这里,什么荣华富贵,什么权利名誉,都是荒诞之言。

回归远古,不是让我们茹毛饮血,而是让我们回归淳朴、纯粹的简单的生活方式。

所有都是源于远古的召唤。

茫茫人海中,如果你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来时的路,记得回想一下自己原本的样子,你一定也是为某些东西而来,记住自己原本的初衷,终究会探寻到自己的方向。

这大概就是我给回归二字的定义。

要问这来自哪里?

山林?田野?

是远古,远古在召唤。

远古的魔力不是在于时代之长,而是在于他召唤人们回归的力量。


第二个关键词:“化大为小”

所谓“化大为小”就是通过对作文材料的整体思考,从宽泛的材料中演绎成一个小角度,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片言只语落笔,联想生发,洞隐烛幽,深入发掘,大题小做,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透过平凡的现象挖出不平凡的本质,在叙事或写景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

怎样“化大为小”?

1.设定限制。在题目前面、后面或中间加上必要的修饰或限制成分,使话题范围缩小,笔力集中。“回归”——回归故土、回归初心、回归自然;灵魂的回归、精神的回归……

2.设置疑问。置疑法就是用设疑的方式把话题缩小,同时引起对话题内容的思考,使文章内容和主题更深刻。

看到题目“回归”,我们就要问:谁回归?从哪里回归?回到哪里?为什么要回归?

第三个关键词:“化虚为实”

所谓“化虚为实”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写作内容。

有些作文题目往往是抽象的,在动笔写作之前,还必须把它变成具体的、可依托的人、事或物。围绕话题,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认识、观点或主张,必须通过具体的人、事或物,把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回归”整体来讲是抽象的,若转化成更为具体的内容——一个故事,一个场景,就能够“化虚为实”。

下面我们再看一篇笔会作文,这是一篇小学生的文章:



第四个关键词:语言生动

文以情动人,文字需要情感的力量,情感需要文字的表达。

其实,精彩的语言一定是具体形象的,它拒绝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讲求生动活泼的思想展示。可以说,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文字使文章文质兼美,情理并具,展示出无与伦比的思想境界。

即使在议论性散文写作中,只要掌握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技巧,且灵活熟练地运用,一定会文思畅通,如泉涌出,文采斐然。

我们再来看一篇笔会文章:

13.jpg


徙倚欲何依


【唐】王绩《野望》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傍晚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一个冬日的深夜,街上没有什么人,纷纷扬扬几场雪,稀稀落落数盏灯,一个身影在黑夜里穿行,步履匆匆却看不清面容,这个国际大都会中最平凡不过的一个影子,一个夜归人。

终于,他在路灯下停住了,他的脸浮出深深的黑暗。显在路灯下,既不算年轻也算不上老迈,说不上丑陋更说不上英俊,只是脸上的疲倦让人动容,最平凡不过的倦容。他掏出手机来看了看,里面的信息让他脸色骤变:他的项目失败了,要从头再来。

 难道生活总是如此吗?一股洪流涌上心头,他想到了曾经患难与共的伙伴、爱人,曾经的志同道合、情比金坚……还有多年不见的父母和那座小山村,他的家乡。寒风钻进他袖子里,剜着它的肉。

“哇——”这股洪流积郁着,心里进,口中出,他吐了出来,里面有几丝鲜血令人触目惊心:雪地上开了一枝红梅。他掬起一把雪洗了洗脸之后,周围又恢复了一片寂静,只有路灯昏黄的双眼明灭着。

他记不得自己是怎么回到出租房,怎样倒在床上的了。年关已近,老家应当腌上腊肉了吧。红艳艳的肉,白花花的盐,几星青花椒几粒八角,坛子里一放。他最爱辣味腊肉,每次父亲会单独给他腌一小坛。每当他被辣得“呼哧呼哧”伸舌头,父亲总是看着他笑:“跟个小狗似的!”辣椒都是自家种的,每当收获,漫山遍野都是辛辣的艳红,点燃了人的眼睛,让人舌头不禁也酥麻起来。仿佛隔着厚厚的空气,也能尝到辣味儿,他常上山采,一个一个小灯笼似的,喜人。

他在黑暗中望了望窗台上那株绿植,小小的。他的嘴角动了一下。

手机屏幕又亮了。他睁大眼睛祈祷着:是个好消息吧,求你了,老天爷!然而他又一次颓然了,回家的票业已售罄。

明月的清辉从窗缝里漏进来,水一样濡湿了他的上衣。他绝望地闭上眼睛,已经有几年没回家了?那座小山村的面容,蒙尘又蒙尘,已经模糊的不成样子。离家那天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天未亮,父母陪他走到了车站。忽然母亲想起什么似的,又折回去疾步回家。“有什么东西不会再寄啊?费劲!”他不耐烦。他不知道以后的事是由不得他不耐烦的,母亲回来了,提着两包他最爱的辣味儿腊肉。“孩子,你最爱,拿着。”母亲怯怯地,似乎被儿子刺了一下。“行,行,到了再说。”他还是不耐烦。天还是蒙蒙亮,他上了火车。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躺在床上,他喃喃道。窗外只零星几盏灯,其他灯呢,都亮在了各自的故乡。

正想着,母亲打了电话。

    “就知道你这个点来儿没睡。最近累不累?”是母亲的声音。

“不累,不累。我……我……”他张张嘴,出口的却是混着杂音的乡音。什么“乡音无改”嘛,离家数年,方言早已拗口了,变得不伦不类,同样的面目模糊。

“我跟你妈做饭呢。你回来不?”父亲的声音,他还是那么不善言辞。“不……我不回去了。”他几欲哭出声来,天知道他归心似箭快,思乡如海深!父亲的笑颜又浮现在他脑海里。“爸……妈……”他有点儿哽咽。

“怎么了,孩子?”听得出他们也含着泪。

“视频吧,大年三十儿晚上。”他终于挤出一句,“你们保重身体。”

“孩子,工作别太累,我俩永远站在你这边。孩子,赶紧睡吧,啊!”说罢,他扣了电话。

眼泪止不住地流,他拿起手机,赶忙给下单了几样东西:父亲一双运动鞋,母亲一条羊绒围巾,最舒服,最暖和。

京ICP备2021037839号-1   宇思(北京)文化创意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