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在书里的“五谷”
来源:光明网
作者:知非(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二)
妈妈经常对我说:“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孩子五谷不分,实在可怜。”“五谷不分是什么意思?”我问。她笑了,说:“果然五谷不分。”妈妈看着我“可怜”的求助眼神,决定让我读几本农学书籍,增长一些“五谷”知识。
我一读就入了迷。没想到农学书籍竟然和我喜欢的侦探小说一样有趣呢!我出生在山东省寿光市,这里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还是世界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的故乡,他在书中记载了北魏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农业成就,这当然也包括我家乡的农业文明。以祖先为荣的自豪感促使我首先翻开了《齐民要术》。
我从《齐民要术》中读到的知识都是陌生的,也是新奇的。读到有趣的地方,我会刨根问底,妈妈就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回答我,有时候回答不了,就领着我去找农业方面的技术员或者有经验的老农民询问,比如读到卷三“种韭”这一部分,书中记载“若市上买韭子,宜试之:以铜铛盛水,于火上微煮韭子,须臾芽生者为好。”妈妈说,寿光的韭菜名叫独根红,“寒睹冰雪,便已登盘,干脆鲜碧,远压粱肉”,是清朝贡品。可对于《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韭菜种子的选育方法,妈妈说不上来,她领我来到一处蔬菜基地,这里的技术人员说它们一直用《齐民要术》记载的选种法进行留种、育苗。“书里说‘于火上微煮韭子’,用热水煮种子,把种子煮熟了怎么办?”我
问技术员,他笑着告诉我,“书上说的是微煮,肯定不能用沸水煮啊,我们一般用40度左右的温水,事实证明,这样煮过的种子减少自带病虫害的机会,也容易发芽,我们的祖先1500年前就知道了,真是了不起!”我似懂非懂,磕磕绊绊地读完了《齐民要术》,妈妈说,读“大部头”太浪费时间,咱们改读一些“小书”吧。她翻出早买好的
《五谷史话》递给我,哈,这也叫作“书”吗?只有40页,是中华书局于1961年出版的。翻开第一页,标题“五谷是什么”赫然入目,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选择这本书让我读。《论语》以前的记载中只有“百谷”没有“五谷”,《论语》记载,孔子带学生出远门,子路掉队了,问一位肩上挑筐的老农,“你看见夫子了吗?”老农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夫子?”《五谷史话》沿着历史上记载的谷类名称分析下来,其实是讲述了古代和现代、中国和外国的粮食作物发展史和交流史,让我大开眼界。
我在读完了日本作家石川拓治所写的《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之后,对农学又有了新的认识。书里面的木村阿公,种起苹果园不施肥,不喷药,不拔草,非要用自然农法种植世界上最安全的苹果,他用八年的时间,在800多棵苹果树之间,等待七朵苹果花的绽放,终于他等到了这一天!我明白了,是自然的力量催开了这些迟到的苹果花。
从读《齐民要术》到读石川拓治的自然文学作品,我的着眼点变了,转变到关注自然之道方面来,我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升华——农学,种植,都是人利用自然的结果,是人改造自然资源获取的回报;而真正的农学应该是人顺应自然的结果,是“天人合一”。
我终于嗅到了真正的五谷的芬芳。
(指导教师:王新玲)
(“文心雕龙杯”往届获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