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研学笔会特等奖作品展示(七)

     发布日期: 2019-12-13

诗与礼一交融后的美丽绽放

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中学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在当时,“诗”即《诗经》“礼”为周礼。云山苍苍江水决决,中华之风山高水长。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出灿烂夺目的中华传统文化,“诗”与“礼”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熊熊烈火发出耀眼的光芒。而诗礼,在我眼中是二者的彼此交融两个火花的碰撞,迸发出无限的光亮与力量。

在现代社会“诗”和“礼”的含义可以延伸分开来讲在当今“诗”就是文学“礼”就是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二者属于不同的领域。

文学贯穿中华传统文化的始终,单就诗歌这一体裁而言,从《诗经》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学的历史之悠久不必多宫。文学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能抒情、叙事、言志,从文学中,能读出历史的轨迹、作家的心志、生活的多样。”仿佛人的另一张嘴,静静诉说着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

礼仪是凝聚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巨大力量,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谓。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一种尊重,是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它在个人修养、社会生活乃至国际交流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是安身立命之相本,是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方式。因为有礼仪社会才得以和协有序因为有礼仪彰显着我们的大国风范

“诗”是对“礼”的一种反映文学往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春秋时期周王室倾颓诸候纷争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以安定社会治平国家。当“诗”与“礼”两个不同的领域相互交织时一种美丽悄然绽放——例如脍炙人口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等许多我们耳熟能洋的礼仪故事朗朗上口的文字娓娓道来中华民族的礼仪传统给予文字无限的精神内涵赋予礼仪无穷的书卷之气使得礼仪文化有迹可寻。“诗”是“礼”的载体,“礼”是“诗”的灵魂。

“礼”是茶叶“诗”是清泉茶叶浸润清泉中,方能尽情舒展,散发沁人心脾的清香久久不散,让人回味。

"是流星,“诗"是黑夜流星划过长空方能留下耀眼的方芒没有黑夜的映衬流星不会显得如此夺目而黑夜因为有了流星的匆匆一过,才显得格外的深婆与辽阔。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诗“礼交融后留下的美丽让人回味无穷而在当今“诗在渐渐缺失、被现代人所遗忘。

手机、网络的速发展文学之风被渐渐冲淡在智能技术热潮之中为了应付考试拿取高分“考场作文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那是空洞、没有灵魂的写作而真正喜好文学的人难得一见,文学所带来的清香与温情越来越少,耐取而代之的,是新技术的冷漠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上礼仪也为便利让步种种与礼仪不相符合甚至背道而行的行为暴露无疑怎能让人不为之汗颜曾几何时,万里长被刻上文字图画、地铁上落满食物残渣、井然有序的队伍被生生截断……

 心中不免惋惜难道数千年的文学文化和礼仪文化就这么被侵蚀吗?“诗“礼都不在了何来交融更何谈绽放

 于是想到传统文化传递的香火正在我的手中,在我们每一位新时代的青年手中社会上的不良现家如冰烟滚滚而唯有”,如清风能将黑烟吹散还回一个明净的蓝天。中国在风尘仆仆中走过五千年留下”绽放的美丽成为国人的精神支撑构成中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我们怎忍心坐其被侵蚀殆尽我们期盼着,“诗”与“能有更多的交融,能绽放更绚丽的美丽而这在我们每个青少年的肩上。I

——交融后的美丽绽放  在过去、在现在、也应在将来。